香港搵工
Hong Kong jobs

登入以使用完整功能

AI狂潮席捲科技業:昔日金飯碗,今日被取代?

程式員首當其衝、父母轉向教子女學音樂?科技巨頭裁員潮背後,是人力市場的深層重組


James@jobapp 編輯部
Meta Ray-Ban Smart Glasses

曾經,投身科技界,等於手握通往穩定高薪、社會地位與未來保障的通行證。不論是矽谷夢、工程師光環,還是「寫程式就能移民」的神話,都讓無數年輕人前赴後繼投入這條看似金光閃閃的職涯路。然而,時至今日,這條路正被一股無形卻強勁的風暴——人工智能——徹底改寫。

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數據與行動同步印證:2024年4月,單單美國科技行業,就一口氣蒸發了21.4萬個職位。這不是經濟週期起伏的短暫波動,而是一場由AI驅動的結構性洗牌。在這場洗牌中,最先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正是過去被視為核心戰力的程式設計師。


科技巨頭率先動刀,初階工程師首當其衝

人力資源分析專家Victor Janulaitis一針見血指出:企業IT部門正大規模縮編,尤其針對初級開發人員與數據分析師。原因很簡單——這些職位的工作內容,如今大部分都能交由AI工具自動完成。他直言:「就算你手握電腦科學學位,若只會執行標準化任務,也難逃被取代的命運。」

這不是理論推演,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幾家科技龍頭的最新舉措,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 微軟宣佈裁減6,000名員工,其中超過四成是軟件工程師。行政總裁納德拉更透露,公司內部已有三成程式碼由AI生成,效率與成本雙雙優化。

  • Duolingo這家語言學習平台,已全面由AI接手原本由合約員工處理的內容編輯與測試工作。行政總裁馮安更明言:「除非人力真能勝過自動化,否則我們不會再擴編。」

  • OpenAI推出的「Codex」,能自動撰寫、除錯、甚至測試程式碼。其他如Anthropic的Sonnet、Anysphere的Cursor等AI程式助手也相繼登場,加速取代人類工程師的日常任務。

AI,已不再是輔助工具,而是直接取代技術崗位的生產主力。


父母心態大逆轉:從鼓勵學程式,到勸子女學音樂、做水電

這股浪潮不只衝擊企業,更悄然改變了家庭對下一代職涯的規劃。過去,科技父母總希望子女「子承父業」,從小學Python、進名校、進大廠。如今,風向卻急轉直下。

在華盛頓州任職AI應用主管的Jeannie Chung坦言:「純靠邏輯與重複性的工作,正在快速消失。未來真正吃香的,是創造力、情感連結、與人協作的能力。」她不再一味鼓勵孩子鑽研程式,反而更重視培養藝術與溝通技巧。

曾靠寫程式實現美國夢的Rajeev Madumba,如今對子女教育方向產生根本動搖。過去他逼孩子背演算法,現在卻全力支持女兒學唱歌、練舞蹈。他感慨道:「至少唱歌跳舞還能教人、能表演、能互動——這些,AI一時半刻取代不了。」

更有甚者,麻州的程式總監Dan Dumont直言:「與其讓孩子擠進變動劇烈、競爭白熱化的科技業,不如學門手藝——做水電工、開小店、當自營職人,反而更穩陣。」當地職業教育機構也證實,報讀技職課程的高中生人數,十年間暴增三成以上。


AI重塑職場底層邏輯:人類的價值,正被重新定義

從企業裁員清單,到父母餐桌上的職涯對話,AI帶來的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對「工作本質」的重新詮釋。未來職場,技能不再是唯一王牌,人類獨有的創造力、同理心、情感共鳴、跨領域整合能力,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科技進步令人振奮,但同時也逼迫每個人思考:當AI能寫程式、能分析數據、能生成內容,我們還剩下什麼無法被取代的核心價值?答案,或許不在鍵盤與螢幕之間,而在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在無法被演算法模擬的靈感火花、在面對未知仍能靈活應變的韌性之中。

這場風暴,才剛剛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AI取代科技業裁員程式設計師人力重組職涯轉型創造力價值技職教育微軟OpenAIDuolingo

分享這篇文章